屏東擅長午後雷陣雨,跟製麵廠的老闆約了去拿貨也要聊聊麵條製作,我們到的時候烏雲也差不多抵達,麵條在二樓井然有序列隊著。廠內櫥櫃裡擺著印有「陽光掛麵」的零售包裝,看起來很詩意,可是製作過程卻正好相反。
這是一間只有夫妻兩人經營的家庭工廠,從製作到包裝都自己來。天未亮整個社區尚未起床,老闆夫妻倆人必須在夜幕中啓動機器開始做麵團,要在趕在太陽出來前將製做好的麵糰壓、切成條狀,披掛好,等待天亮後推出去曬太陽,把握一天內的「黃金六小時」日曬時間。由於陽光有限,看天氣開始轉陰,麵條就必須收進屋內繼續風乾,為何不用機器烘乾,老闆說自然乾燥和機器速成的表面烘乾口感就是不同。
每年梅雨和颱風季節的前幾日是他們最忙碌的時候,必須在還有太陽的時候趕工製作起來囤放,以應付夏季涼麵麵條的大量需求。氣候改變也常讓它們無所適從,有時候連著幾日的大雨,麵條無法日曬只靠陰乾則多少影響麵條的品質,追逐日光、時間的掌控和天氣觀察變成生活和工作中很關鍵的部份。
老闆從教職退休,本來可以過清閒的日子,但是不願從父執輩開始經營的生意無人延續,於是接手過來一直做到現在,他說,陽光掛麵裡不能摻入修飾澱粉和化學添加物破壞品質,這也是十幾年的合作關係得以維繫的主因。
老闆領我上二樓,察看麵條乾燥的狀況,起風的時候,很像在彈撥某種有香氣的搖滾樂。